近日,教师教育学院教师魏莎和翟媛媛赴河北崇礼,参加了备受瞩目的 “2025NPF 智教融合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 3 月 25 日至 28 日为期四天的培训中,两位教师教师沉浸于前沿教育理念与创新实践的知识海洋,收获满满,为学院带回了极具价值的教育新思路与宝贵经验。
3 月 26 日的主论坛上,来自教育部的专家带来了高屋建瓴的分享,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随后,教育大盘年度盘点、核心赛道年度观察等环节,让参会者对教育行业的整体态势有了清晰认知。平台资源年度发布,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契机。
活动中,多项关键技术令人瞩目。AI 非接触生物检测技术可精准检验人的心理和情绪,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动码印章的出现,为教育管理流程带来便捷;AI 脑科学教育中的脑机接口技术,更是开启了教育与神经科学融合的新篇章;人工智能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也为语言学习注入新活力。
此外,中科院高端科技资源科教融合项目成果案例以及社会与学校心理服务体系服务项目的分享,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研学项目方面,游研学与泛营地教育生态项目、美育研学等的介绍,拓宽了教育边界。同时,“预付费式消费” 司法解读以及终身成长视角下教育要素与 “银发经济” 融合创新的探讨,为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多元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3 月 27 日,自然教育分论坛精彩呈现。七位自然教育专家 —— 钱志龙、三皮、杨敏英、达达、黄洋、赵蕾、马琳琳,通过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向与会者深入展示了自然教育的内涵、方法及意义。他们的分享,让大家对自然教育在儿童成长、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自然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与方法。

3 月 28 日,自然教育分论坛的实践活动 —— 徒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参会者以小组形式深入自然,亲身体验自然教育的魅力。其中,魏莎与翟媛媛老师小组,通过徒步记录自然的声音,并最终以地图形式标记此次徒步之旅及发现的声音,为自然教育留下了生动且独特的记录。

此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她们表示将把所学知识与技能融入日常教学,积极推动自然教育等创新教育理念在我校落地生根,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教师教育学院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师参与各类高端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紧跟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